【轉錄】一位台灣動畫師對動畫產業的感想




某位在日本擔任動畫人員的台灣人 
最近發表了一篇小小感想如下:

小小的有感而發。
在對李安的發言反應的群眾裡我看到了類似這樣的話:

要死也要死在喜歡的工作上

有趣的是多半把這種話掛在嘴邊的人,

我看到的反而是半途而廢的人居多
 

原因是這樣的人給他做到他想要做的事,他的境界就到此為止了。

相反的,能夠拼了命去做的人

通常都是還沒到達終點之前就消逝了;因為他們的終點是無止盡的。

工作,是意志(信念)的體現。


沒有意志的工作形同機器,
所以人一旦工作像機器一樣,在前方等待的只有空虛跟悔恨。

「喜歡」終究只是一種憧憬,

如果沒有超越這個境界
所謂「喜歡的工作」大概是不可能持續得下去的。

日本動畫業界5年了,

即使這個業界是如此疲弊不堪,
可以讓我繼續下去的就只是這個體悟。

-----------------


我沒事就會跟人說,食衣住行育樂,我幹的是最不重要的產業。
在這樣的前提之下,要在這個世界裡面製造什麼價值,才是我應該要思考的。
參與了大作又怎麼樣?哪天拿了好萊塢的殊榮又怎麼樣?

「商業電影」、「商業動畫」這四個字就不過是下列的公式結構:

1個有才能的人(導演)+10個幫他完成的人(職人)+100個讓這部作品可以變成商品輸出的人(通路or資方)

導演1個人要養活110人不打緊,

這個人還得賺到200人份的工錢才能夠繼續下去。
所以我不怪李安會出此言,但是他在講台上這麼講
就等於是把幫他完成作品的STAFF賤價出售;
這樣的人,作為一個職人的立場,我不想幫他做事,
但是在自己的經歷上面可以添一筆的話,就當作是種等價交換吧。

誰叫,我只是個職人。

要大眾理解影像製作的辛苦,

就跟要小學生理解農民的辛苦一樣困難,
所以我也不想去做這種悲情訴求,
除非今天全世界的小學實習課程
都排入「一週農家生活體驗」,
就像當初自己在社團搞集訓,做些阿里不搭的片那樣。

越是隨手可得的東西,越是不被人珍惜,這就是人的本性。

如果有誰有心想要給這個業界幫點忙的話,

我會希望他能夠去當個通路商的大老闆,
再來建立些好的平衡點,這個業界才有救;
不然就連動畫公司的大老闆,等到年紀到了以後

也就不過是顧自己吃飽穿暖開好車而已,下面的人注定苦一輩子。

也因為現實,我告誡自己不能以一個職人終此一生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INSTAGRAM FEED

@soratemplates